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我們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系,是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十五大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個規定除了堅持過去提出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外,又明確規定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經過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充分表明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決心和信念,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形象。
明確黨的指導思想,對于廣大黨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要求入黨的同志來說同樣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要求入黨的同志深入了解黨,逐步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成長為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
第一節 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行動指南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馬克思、恩格斯適應無產階級斗爭的需要,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歷史上一切先進思想的優秀成果,創立了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科學理論棗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闡明了剩余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及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客觀規律,闡述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地位和歷史使命,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茖W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闡明了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條件和發展規律,指出了無產階級徹底解放的正確道路,即堅持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建立消滅剝削、“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社會,并最終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這是直接指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的這三個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是統一的、相互聯系和密不可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與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落腳點。這三個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體系,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的世界觀。
列寧主義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依據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少數國家內取得勝利”的理論,解決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一系列重大問題,并領導偉大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列寧還研究了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經濟狀況,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劃時代的新內容。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經驗的結晶,是20世紀初人類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了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農民為主要群眾的、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里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開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問題。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等等。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獨立自主,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是我們立國、建國的一個根本方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了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
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經過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又鄭重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棗毛澤東思想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經過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我們黨又鄭重地把鄧小平理論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我們黨之所以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行動指南,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因為它是工人階級解放運動的旗幟,是指導我們奪取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的唯一正確的理論。
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基礎上形成的,無產階級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精神武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的指導,工人階級就不可能從自在的階級轉變為自為的階級,工人運動也只能是自發的無組織的。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工人運動的初期,由于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他們的斗爭,包括要求增加工資和改善勞動條件的斗爭都是自發的,始終不能改變自己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在無產階級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之后,才認識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懂得了無產階級要翻身解放,就必須建立自己的政黨,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以奪取政權為首要目標的革命斗爭。正如列寧所指出的:“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列寧選集》第1卷第311頁)無產階級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才能真正擔負起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創造者的歷史使命。
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無產階級的革命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是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無產階級是黨產生的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則是黨產生的理論基礎,二者缺一不可。馬克思曾指出:“工人們所具備的一個成功因素就是人數眾多;但是只有當群眾組織起來并為知識所指導時,人數眾多才能起決定勝負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606?07頁)這里所說的知識,就是指引工人階級實現徹底解放的科學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功績,就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并把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為創建無產階級政黨而斗爭。同樣,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就沒有中國共產黨。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有許多志士仁人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并進行了不懈的嘗試,但都失敗了。實踐證明,那些資產階級學說、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都不能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不能使中國人民擺脫苦難。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無產階級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建立了自己的政黨棗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才有了正確的領導,使革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都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取得的。我們黨成立以后,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具體分析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時代背景、中國社會的性質和各階級的狀況,解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領導、動力以及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們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迅速地恢復了國民經濟,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并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這期間,我們黨也犯過一些“左”的錯誤,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樣嚴重的錯誤,使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嚴重影響人民生活的改善,其根本原因就是脫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軌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重新回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并在改革和經濟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使各條戰線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的勝利。
總之,黨只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行動指南,才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判明國際國內的復雜局勢,了解周圍事變的內在聯系,預察事變的進程,制定不同歷史時期的正確綱領、路線;才能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始終站在革命運動和建設事業的前頭,帶領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三、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呢?簡要說來,就是既要堅持,又要發展。只有堅持,才能發展;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
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是在歷史和科學的前進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科學,它并沒有窮盡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思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81頁)列寧也指出:“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社會黨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列寧選集》第1卷第274頁)馬克思主義必須有新的發展,這是當今時代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出的歷史性新課題。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后,怎樣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中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解決的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徹底的唯物主義的政治勇氣和革命魄力,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現代化建設實際,走自己的路,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探索和偉大創造,終于實現了對社會主義在認識上的飛躍,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賦予馬克思主義以嶄新的時代特色和具體內容。這個理論所以“管用”,能夠為全黨所接受,就是由于它不是靠翻閱本本演繹出來的,也不是冥思苦想感悟出來的,而是由波瀾壯闊、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熔鑄而成的,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這個理論指導下,中國人民不僅沖破了“左”的羈絆,使國民經濟、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大臺階,而且勝利地經受了國內外敵對勢力所掀起的政治風浪的考驗。當然,鄧小平理論也是需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的。事實表明,只有以新鮮的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使它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算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必須同違背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各種錯誤傾向作斗爭,必須澄清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看法:
一是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學說,現在已經“過時”,已經不再能解決當今的社會問題。這種論調是完全錯誤的。任何真理確實都有其適用的界限。判斷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就要看我們今天所處的歷史環境是否已經超越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界限。這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來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反映了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不僅適用于以往的一切社會,而且適用于現在和將來的一切社會;不僅適用于人類社會,而且還適用于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的思維。因此,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不會過時的。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于研究經濟運動規律,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它所揭示的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適用于一切社會發展階段;階級斗爭的規律,適用于一切階級社會;剩余價值規律,適用于資本主義階段;價值規律,既適用于資本主義階段,也適用于社會主義階段;等等。所有這些規律,哪一個在現今的世界上不再起作用了呢?一個也沒有。我們今天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世界歷史的進程已經向前推進了,但還處于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并存的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并沒有過時!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原理運用于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經驗,產生了科學社會主義。它證明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闡明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創造者,指出了無產階級必須在自己的政黨的領導下,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茖W社會主義學說對于處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階段的社會來說,它同樣沒有過時,而且正適用于我們今天的社會現實。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研究他們當時所遇到的社會問題而作出的某些具體結論,有些確實已經不再適用于今天的情況,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沒有過時。而且,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它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揚棄某些不再適用的舊結論,并在堅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用新的結論來豐富自己。這是馬克思主義題中應有之意,也是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所必須采取的正確態度。所以,決不能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而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前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新的實踐經驗,不斷地豐富它,發展它。
二是認為馬克思主義僅僅是一個“學派”,否認它對革命和建設的指導作用。這種錯誤觀點的要害,在于貶低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指導作用。為什么馬克思主義一定要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呢?第一,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決定的。在階級社會里,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必然通過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統治思想,來保護其經濟基礎,鞏固其統治地位,并自覺或不自覺地使之形成為一種指導思想。我國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理所當然地要用工人階級的思想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思想體系,它集中反映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當然應當占據指導思想的位置。第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僅取決于它的階級性,而且取決于它的科學性和普遍適用性。馬克思主義所說明的問題,不是某一具體學術領域的問題,而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時代發展的總趨向和總規律,是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以及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方向道路等根本問題。它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人類認識的最高科學成果。馬克思主義的這個特性,決定了它必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谏鲜隼碛?,我們一定要自覺地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三是僵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有的人對待馬克思主義采取教條主義的態度,拘泥于其個別結論和詞句,否定從現實的發展中對馬克思主義做出的新的結論和觀點,這也是不對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能采取教條主義的態度,機械地生搬硬套。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81頁)我們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看作是某種一成不變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已經離開我們一百多年,我們不能苛求他們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準備好現成的答案。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是錯誤的;采取僵化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同樣也是錯誤的。正確的態度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分析具體的客觀事物,研究分析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作為黨制定政策與策略的依據和基礎。那種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說過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論斷都僵硬固守,特別是對某些被實踐證明是不正確的、不適合社會發展新形勢的個別結論也盲目照辦的做法,是不對的,必須加以改正。
總之,每個要求入黨的同志都要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抵制各種否定和懷疑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錯誤思潮,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逐步使自己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第二節 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理論的成熟,是政黨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們黨在理論上取得的最大收獲,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這是我們黨付出了巨大代價獲得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和人民進行新的歷史創造的科學總結,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旗幟,是中華民族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當代中國,有了這面旗幟,有了這個精神支柱,一個有6000萬黨員的大黨,才會有更強的戰斗力;一個有12億人口的大國,才會有更大的凝聚力。因此,每一位要求入黨的同志,都應當高度重視、認真學習和運用鄧小平理論。
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們從歷史的比較和國際的觀察中深刻地認識到,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這個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
一種科學理論的誕生,是有其歷史背景和時代條件的。鄧小平理論所以能夠出現在當代中國,也是有著深刻原因的。
1.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歷史條件。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是對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展的高度概括。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F在,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發展問題則越來越突出。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不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在謀求更快的發展。這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競賽;也是一個國家能否在世界上站穩腳跟,處于有利位置的競賽。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大國,必須盡快發展起來。這就要求有一種能夠指引我們更快更好地發展,不斷走向勝利的理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創造出許多新經驗和新事物,這些,就是產生鄧小平理論的源泉??梢哉f,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就不可能形成鄧小平理論。
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以及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也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鑒,它使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加深了對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這種認識是付出了很大代價換來的,對于形成正確的理論是十分珍貴的。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同志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早就發現蘇聯模式的某些弊端,他們在尋找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曾經做出過許多努力,提出過許多好的思想。鄧小平理論繼承了這些思想和觀點;并加以豐富和發展,逐步形成了新的理論體系。
2.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
鄧小平理論從形成到發展,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前夕,是這一理論的準備和初步提出的階段。1976年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把我們黨和國家從危難中拯救出來。但是,“文化大革命”帶來的政治、思想文化、經濟方面的后遺癥還很嚴重,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還未走上正確的軌道,百廢待興。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響,黨領導和支持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通過這場討論,我們黨從“兩個凡是”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這次會議沖破了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提出了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的任務;并針對撥亂反正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思潮,旗幟鮮明地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決議在系統總結三十二年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道路的十點經驗。這十點經驗,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雛形。
黨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這一理論初步形成的階段。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概念。黨的十二大報告系統概括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并從中國國情出發,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體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設一起抓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同時,改革開放在全國蓬勃發展起來,成為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和基本國策。黨的十二大以后,鄧小平理論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一次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觀點,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突出強調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強調實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的方針,從而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含義更加全面。1987年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基本輪廓,明確提出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概括和全面闡述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確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六條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并明確提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至此,我們黨已經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有了比較充分的論述,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初步形成。
黨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這一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豐富的階段。1990年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中,首次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概括了十二條原則,系統地闡明了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這十二條原則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91年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又在十二條原則的基礎上,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進一步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經驗,鮮明地回答了經常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思想理論問題,從而使鄧小平理論的主線和輪廓更加清晰。這個談話是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新飛躍,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在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精神的指導下,黨的十四大報告從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高的理論層次,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作出科學的概括,并寫入了黨章。這標志著我們黨繼民主革命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理論上的第一次飛躍以后,又一次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同中國當代的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理論上的第二次飛躍。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實現的總體規劃,不僅使我們有了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而且對進一步豐富鄧小平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
黨的十五大是鄧小平理論正式確立命名的階段。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和使用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進一步闡明了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并且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寫進了黨章。這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正式確立和命名。
從以上的歷史回顧可以看出,我們黨能夠形成鄧小平理論,是來之不易的,它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領導億萬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引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行動指南,我們必須倍加珍惜。
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理論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全黨越來越認識到,它是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統一認識、增強團結的思想基礎,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堅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并在黨章中規定這一理論是“引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指針”。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這一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寫入黨章。
鄧小平理論對于我們黨、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原則上回答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科學地揭示了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客觀規律。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對一百多年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一一作出回答。解決這些問題的任務,歷史地落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這里的關鍵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結合得好就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并不斷取得勝利;相反,采取教條主義、生搬硬套的態度,必然會使社會主義事業遭到挫折和失敗。這已為無數事實所證明。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多次曲折,終于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澤東同志對此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毛主席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45頁)對于建設社會主義來說,也同樣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在這方面,我們曾走過不少彎路,有過不少曲折與失誤。只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過二十年的實踐,正確地總結了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才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用這個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我們就一定能不斷取得新的偉大勝利。
其次,鄧小平理論是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基本路線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這個理論,就愈能深刻領會和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在理論和路線的關系上,我們黨是有過教訓的。黨的八大曾提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與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盡快地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但是,八大以后不久,黨就在指導方針上背離了八大路線,以至后來發展成為“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的“左”傾錯誤。八大路線為什么未能堅持下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我們在錯誤理論指導下,搞了階級斗爭擴大化。這種錯誤的理論最后發展成為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我們終于從迷霧中解脫出來,找到了正確的理論,并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制定和執行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重新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社會主義的命運歸根到底取決于我們自己,取決于黨的理論和路線,取決于黨同人民的團結奮斗。”這里,路線是關鍵,理論是根本。理論和路線是黨能夠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斗的基礎。只要我們堅持鄧小平理論,堅持以這個理論為指導的基本路線,堅持用這樣的理論和路線去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團結起來,共同奮斗,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三、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個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1.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3.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4.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主要內容,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5.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后。
6.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
7.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臺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8.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9.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上述九條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相互關聯,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體系和內在邏輯:第一條是思想基礎,是這一理論的精髓,貫穿于全部。第二條是這一理論的前提和立論基點。第三、四、五、六、七條著重論述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這一理論在黨的路線上的集中表現。其中又突出講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核心內容;還突出講了生產力標準,這是這一理論的哲學基礎。第八條專門論述了運用這一理論,實現黨的路線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條講“一國兩制”,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祖國統一問題,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些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部分。
當然,鄧小平理論還有其他許多內容,還要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在實踐檢驗中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四、認真學習和運用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內容非常豐富,也非常深刻,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在學習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學習鄧小平理論,必須全面、準確、完整地領會和把握其精神實質。
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它從強國富民出發,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為基礎,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為經緯,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按照嚴密的邏輯依次展開。各個理論觀點緊密銜接,彼此包含,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科學體系;同時,這一體系并不是封閉的、凝固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它作形而上學的理解不行,斷章取義、各取所需更不行,必須全面、準確、完整地領會和把握。比如,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問題上,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在兩個基本點中,忽視任何一個,在實踐中都會出偏差;否定其中一個,同時也就否定了另一個。而這兩個基本點,又有機地統一于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有這樣看問題,才能排除各種干擾,更好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又如,在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上,必須把兩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兩手抓,防止和糾正一手硬、一手軟的偏差。再如,在處理穩定和發展的關系上,也必須堅持辯證統一的觀點。一方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實現社會穩定的最終決定力量,又是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了,國家實力增強了,社會主義制度才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各種社會矛盾也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第二,學習鄧小平理論,關鍵是抓住其精髓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八個字,集中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貫穿于他的整個理論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和全部內容的始終,是這一理論具有盎然生機的源泉。為什么鄧小平同志能夠明確地率先提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社會主義也要搞市場經濟”的思想以及“一國兩制”的構想,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唯書,不唯上,不墨守成規,敢于沖破習慣勢力和傳統偏見的束縛,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在實踐中開辟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正確道路,從而給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寶庫增添了新內容、新思想、新觀點。
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改變因循守舊、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狀態,使我們的思想認識符合于客觀實際。如果我們的思想只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某些原則、某些本本的教條式理解上,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一些不科學的甚至扭曲了的認識上,停留在那些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上,那么,我們就很難擺脫“左”的思想束縛,甚至會以“左”的氣候下形成的思想定勢去觀察當今的現實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產生種種懷疑、憂慮或抵觸情緒。這樣,我們就很難正確理解鄧小平理論,更不用說自覺地運用這個理論了。當然,任何正確的理論都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只是行動的指南。盡管鄧小平同志已經為我們設計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藍圖,但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經濟和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鄧小平理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正確認識和解決遇到的問題,切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還要看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創造性歷史工程,在實踐中情況千變萬化,問題層出不窮。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把握機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傊?,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必須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歷史進程的始終。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鄧小平理論的活的靈魂。
第三,學習鄧小平理論,必須認真學習鄧小平同志的原著,同時也要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
鄧小平同志是我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總結人民群眾的經驗,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表現出開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都凝結在鄧小平同志的原著中,同時也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中。因此,我們學習鄧小平理論,首先要認真學習鄧小平同志的原著,特別要注意學好《鄧小平文選》一、二、三卷中的重點文章。對這些原著,要反復閱讀,刻苦鉆研,深刻領會。同時也要注意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
第四,學習鄧小平理論,必須緊密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要緊密結合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實際,結合當前的形勢和任務,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歷,聯系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總結經驗教訓,澄清模糊認識,以增強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基礎上的團結和統一,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要把學習鄧小平理論同改造世界觀、增強黨性結合起來。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最重要的就是聯系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于共產黨員和要求入黨的同志來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學習鄧小平理論,必須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用貫穿于這一理論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克服和抵御唯心論、機械唯物論、主觀主義、形而上學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侵蝕,增強黨性觀念,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素質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盡早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
思考題:
1.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為什么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3.作為一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應當怎樣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用鄧小平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